内容简介:
《饮膳正要》是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,初刊于元天历三年(公元1330年)。作者忽思慧,生平无考,兼通蒙汉医学,曾于元仁宗延祐年间被选为宫廷的饮膳太医。他根据任职期间积累的丰富的营养卫生、饮食保健及烹饪技术等经
内容简介:
《难经》,又称《黄帝八十一难经》,战国时名医秦越人著,是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。书申将《黄帝內经》的主要內容,设八十一个问题,以解释疑难的方式对脉学、经络学、藏象、疾病、腧穴、针刺等中医理论均有发挥。
内容简介:
《阴证略例》,元·王好古著。王氏以伤寒病有阴阳之分,阳证易辨而易治,阴证难辨而难治,众学者均详于三阳而略于三阴,因就阴证设论作专书以发明之。全书共一卷,采掇了古人对阴证认识的精要,井附以已说,共三十余条,有证
内容简介:
《针灸甲乙经》全书十二卷,共一百二十八篇,其内容大致为:卷一论脏腑、气血津液,卷二论经络,卷三论腧穴,卷四论脉诊,卷五论刺灸法,卷六论病因病机,卷七至卷十二论临床各科疾病的针灸治疗。如此按基础理论、经络腧穴、
内容简介:
《重楼玉钥》系清。郑宏纲在其父郑于丰所得喉科秘本的基础上编著,后经其子郑枢扶补充而咸。本书共二卷,上卷17篇,有咽喉说、咽喉总论、诸风秘论、阴阳论、辨面色论、坏症须知、喉风三十六症名目、喉风诸方、证
内容简介:
《辨证奇闻》又名《辨证录》、《辨证冰鉴》,全书共十五卷,清·陈士铎著。陈士铎,字敬之,号远公,别号朱华子,又号莲公,自号大雅堂主人,浙江绍兴人,生卒年代约为公元1627—1707年。陈士铎是有反清思想的人,以道者自居,好
本书以辨症为主旨,有阴症阳症辨、虚症实症辨、上症下症辨和真症假症辨等,共辨中风、疟疾、癫狂等75症,较《辨证录》更为简要。每证之下,先辨病因病机,再辨证型特点,并特别点明辨证的关键,每证列方剂数则。
内容简介:
《读医随笔》六卷,为清末医家周学海(1856~1906年)著。本书是作者汇集平时读书、临证之笔记整理而成,内容涉及中医基础理论、脉法、运气、方药和杂症的辨治等方面。
周学海,字澄之(潜初、健之),安徽建德县人,两广督抚
内容简介:
《诊家正眼》共分上下两卷,明·李中梓(1558~1655年)著,约成书于明崇祯十五年(1642年),后由李氏门人尤乘增补,并于清康熙六年(1667年)将本书与《本草通玄》、《病机沙篆》合刊为《士材三书》。
上卷39篇,统论脉学的基本
内容简介:
《血证论》突出了以下特点:①力求准确;每种医籍均由专家遴选精善底本,加以严谨校勘,为读者提供准确的原文。②服务于临床,在书目选择上重点选取了历代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作品。③紧密围绕中医非物质文
内容简介:
《脾胃论》,金·李杲著。李杲,字明之,真定(今河北省正定)人,晚年自号东垣老人,他是中国医学史上“金元四大家”之一,是中医“脾胃学说”的创始人,他的学术理论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,因为在五行当中,脾胃属于中央土
内容简介:
《经方实验录》为曹颖甫弟子姜佐景搜集曹氏的验案并加以解说而成,其间亦有部分姜佐景及他人之验案。本书共三卷,载一百个验案。上卷载桂枝汤、麻黄汤、大承气汤等三十五个验案,中卷栽桂枝二麻黄一汤证、白虎加